您的位置:首页 >快递资讯>危险包裹”频现,危险化学品为何能伪装成快递?

危险包裹”频现,危险化学品为何能伪装成快递?

发布日期:2015-11-04 点击量:86
5

危险化学品为何能伪装成快递?这中间的问题又出在了哪?谁应该承担责任?杜绝“毒包裹”,寄件人、快递公司、监管部门又该如何作为?

“危险包裹”频现危险化学品如何伪装成了普通快递?

近日,某东部城市一物流公司网点内多名作业员工出现眼睛疼、喉咙痛等不适症状。经调查,原因是一个装了“R-缩水甘油酸甲酯”化学品的包裹出现了泄露。上述涉事物流公司网点负责人说:“我们并不知道里面装的是化学品,寄件人没有跟我们说实话,告诉我们是配件,而非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经与对方确认,我们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按照法律规定,像“R-缩水甘油酸甲酯”一类的化学品,应交给专业的运输化学品的公司承运,而不应交给普通的快递物流公司。该化学品包裹的泄露无疑已经污染了其他普通的快递包裹。

今年8月份,西部某地一个快递网点20多名快递员在仓库分拣包裹时,一个密封的塑料袋包裹向外流出了不明液体,现场作业员工出现了头晕恶心、气短胸闷等症状。经调查,该包裹是由某化工厂通过普通的快递网点寄出的,里面装的是化学品异氰基乙酸甲酯,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挤压破损出现泄露。

2013年甚至发生过一起严重“夺命快递”事故。一位居民在收到网购的一双鞋子几小时后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因戗救无效死亡。医院诊断显示,死因为有毒化学液体氟乙酸甲酯中毒。网购的鞋子缘何会染毒?原来是一家企业违法隐瞒寄递了氟乙酸甲酯的危化品,运输过程中该包裹出现了破损泄漏,并污染了其他包裹,共致8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其中一人死亡。

危险化学品如何伪装成了普通快递?

快递不能运什么?按照国家邮政局发布的《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试行)》,各类易燃、易爆、易腐蚀、带毒性的物品都严禁寄递。像炸药、酒精、打火机、硫酸、盐酸、有机溶剂、农药等都不可以通过快递投递。“危险品快递”缘何频发?投递人和快递公司双方都难辞其咎。

“首先,投递人不知道此类物品是快递禁运的,这种情况恐怕是少数;多数情况下,不少投递人是知法犯法,抱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不出事,对快递公司刻意隐瞒投递商品的实情。”危化品专家姜平认为,目前国内并不是没有专业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公司,但不少寄件人还是使用普通快递,都是利益驱动,图方便、图便宜、不诚信,违约风险成本偏低。上海旺发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危化品运输必须备齐专业的运输车,配备专业的作业工人,这一块就比普通快递公司的成本高很多,而且危化品运输,量越大,价格越便宜;量越小,价格越贵。现实中,大批量的化学品运输肯定是由专业的化学品物流运输公司负责,而小批量甚至就几克的化学品运输,不少寄件人选择铤而走险。

“出事后即使查出来也是快递公司负主要责任,企业负次要责任。”姜平表示,如果发生了事故,寄件人可以狡辩说不知道这个东西能否发,看到快递公司收了,才知道可以发。这样的话,快递公司把关不严成了主要责任人。

上海市银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顾建竹认为,我国《邮政法》第75条规定了快递公司必须实施验视制度,同时也规定了快递用户的责任是严禁夹带禁止寄递或限制寄递的物品。法律对双方都有约束,但是现在追责都集中在先追究快递企业的责任。

此外,快递员在收件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按照规定,快递员在收件时要严格开箱验视,确认不是禁寄品后才能揽收。但现实中,有少部分快递员在收件时压根不问寄送的是什么东西。“每天要收好多件,没时间逐一开箱检查,顶多就是开口问问。再说不少客户都很重视隐私,我们验货也得征求人家同意配合。”一位快递员坦言,尽管公司有规定,但执行起来大多数还是依靠寄件人的自觉。

寄件人、快递公司、监管部门该有何作为?

《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强制性邮政行业标准即将发布,对行业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做了详细规范——收寄安全生产操作(验视、封装、实名收寄)、分拣安全生产操作(装卸、分拣、安全检查)、运输安全生产操作(车辆检查、车辆驾驶)、投递安全生产操作(快件携带、快件投递),也包含了重大活动时期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顾建竹认为,法律层面上应当确切落实寄件人的责任。理清发生安全事故之后的各个主体之间的法律责任,快递企业应负什么责任,特别是寄件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按照《合同法》,在运输合同下,托运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要由托运人承担。虽有制度约束,但关键是实际操作。杜绝“毒快递”,首先寄件人要有责任意识,懂法——主动去了解邮政法规,知道什么是不可寄的,并主动配合快递员验货;不犯法——不抱侥幸心理,不寄违法品。而对快递公司而言,除了严格落实开箱验视等安全制度外,更要加强员工安全知识培训,培养快递员安全技能。

从本月1号开始,实名制寄快递正式实施。快递网建议:监管部门应督导快递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设施,配置必要的安全机构和人员,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维码